【1】
自古有宝的地方就有贼,有贼的地方就有兵……
所以天底下既然有倒斗夺宝的盗墓贼,当然也会有守护陵墓的镇墓师。
巧的是创立镇墓师的人,正是盗墓的祖师爷曹操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
按照很多野史的说法,曹操年轻时候起兵争雄,缺军饷,知道盗墓来钱快,专门创立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,大肆掘墓发死人财。
那怎么又说到他创立镇墓师保护墓葬了呢?
按说曹操这种人,枭雄一生,肯定不会突发善心要保护陵墓什么的,但是人总要死的嘛,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,这个盗墓祖师爷临了临了,也担心自己的陵墓被人盗了。
怎么办呢?
他想了三个办法:
第一:大肆提倡薄葬,明着告诉天下人,我死后墓里可不放啥值钱东西哈,你们别来打我主意。
可惜这种办法是用来防傻子的,但凡智力正常,谁会相信这种鬼话?
所以曹操又想了第二个办法,造了七十二座疑冢,故布迷阵,这下盗墓贼彻底傻眼了,这招也太狠了,找一座曹操疑冢几乎都要耗尽大半生时间,你倒好,整整造了七十二座疑冢,个个都是机关遍布,真是苟到家了。
第三个办法更狠,曹操作为盗墓祖师爷,天底下没有比他更精通盗墓技术的,他琢磨来琢磨去,干脆找到另一个大佬:三国第一隐士水镜先生,两人开动脑筋逆向思维,反向研究出了克制所有盗墓技巧的镇墓术,然后将其连同七十二疑冢的地图,全都刻在百辟刀上,准备自己死后交予曹家某个子嗣,令其后人世世代代保护曹家陵墓。
事情至此,曹操所有的安排几乎都是完美的。
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曹操的如意算盘还没打好,自己最爱的儿子曹冲夭折,曹丕又与曹植争宠夺位,曹氏后人一团乌烟瘴气,没有一个拿得出手,曹操又气又悲,此事也便不了了之。
等到曹操一命呜呼后,曹丕继位,第一个要收拾曹植。幸好曹植才绝天下,在大殿上七步成诗救了自己一命,此后醉情山水,对庙堂再无留恋。
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曹植行至洛水,遇到了传说中才能见到的洛神女,并为之神魂颠倒,写下了千古名篇《洛神赋》。
好景不长,洛神因病早逝,曹植悲痛欲绝,遍寻华佗遗书《青囊书》,想要按照其书中所记载的先秦秘法复活洛神,他按照书中所示,在风水宝地仿照人体结构,修建了一座七尺玉宅宫,也就是后人们说的洛神冢。
他将洛神尸体安置冢内,期待着死而复生的一天,可惜天底下哪有死而复生,都是痴人的一厢情愿罢了。
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,洛神一直没有醒来,曹植彻底绝望了,封闭了所有的墓道出口,在洛神冢内自杀殉情。
谁知道又过了几年,洛神冢中竟然爬出来了一个少年,自称曹殉,是曹植后人。
少年扛着百辟刀,带着神秘的镇墓兽和碑仆,行走在大地之下的黑暗里,担起了曹家镇墓师的责任。
此后千百年来,王朝更迭,世事变迁,曹殉一脉的曹氏后人,秉承祖宗遗训,世世代代以七十二疑冢为局,猎杀天下盗墓贼,守护地底陵墓和死者安宁。
镇墓师这三个字,也成为了天下盗墓贼的永恒禁忌。
……
这就是真相了吗?
也许是,也许不是。
时过境迁,物是人非,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,谁都无法知道了。
【2】
几千年后的民国六年,是一个暮冬。
徽州城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。
这雪断断续续下了好些日子,直到元夕节的黄昏时分,天才彻底放晴,趁着还有些天光,人们纷纷走出家门,将万千花灯挂满了长街,无数光明渐次在人间盛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