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至于还钱的时限嘛,等到大米卖到五块钱一斤的时候,才是还钱的最后期限!”
此言一出,众人俱是一惊。
居然真的有这么好的好事?不仅不要押金,利息也低得离谱。一年一毛钱,跟没有似的。
有脑子活泛的村民已经开始算计开来了,现在的粮价不过是几分钱一斤。一口大铁锅能顶得上几十斤大米!
但要是等到大米五块钱一斤的时候还钱,那一口铁锅就只有两三斤大米的价了!
村民越算越划算,真等到那时候,随便卖两三斤大米,不就能还上了吗?
再悄悄摸一摸大铁锅的质量,一摸就知道是真材实料。
这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呀!
柳二狗眼睛一亮,大叫道:
“还有这种好事?快给我来一个,别被别人抢没咯。”
柳二狗着急忙慌地挤上前去,不由分说地抱住了一个大铁锅,拉着赊锅人就要打借条。
其他人一看,也立马着急了起来,慌忙往前面挤过去,生怕自己没锅可赊了。
本来并不心动的人,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,也忍不住上前去了。整个河湾乱糟糟地闹成一团。
苏恬忙拉着秦明昭二人后退,生怕闹出了什么安全事故。
赊锅人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,明明是对他来说亏本的买卖,他竟然一点也不心疼。
“别着急,慢慢来。”
赊锅人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借条,先为柳二狗办了一个。
那借条可不是一张小纸条,而是一大张纸,纸上密密麻麻地全是字。
村民们心底有些发怵,怎么一张借条上这么多字呢?
“你这咋这么多字啊!俺不识字呀!”
柳二狗立马叫嚷开了,赊锅人笑呵呵地回道:
“这都是一些小的问题,比如姓甚名谁,家里几口人之类的。我们赊东西的,总得知道你家什么个情况,才好赊给你吧?”
“不用担心不识字,我帮你们填上去。你们只要最后签个名,或者画个手印就好了。”
这一番解释倒是合情合理,一下子就把没啥见识的村民们唬住了。
毕竟是赊大铁锅,不打听清楚你的情况,那要是赊给的人还不上钱,岂不是亏大了?
而且不用自己写字,村民们表示很满意。
苏恬摇了摇头,心道,这人做的明显是亏本的买卖,还怕别人不还钱?
“我怎么觉得这里面没那么简单呢?”
秦明昭小声凑到苏恬耳边说悄悄话,苏恬赞同地点头。
连秦明昭都看出来的道理,这群平日里精得不行的村民,竟像是被猪油蒙了心,一点也没发现?
人群中间的气氛热烈的不行,每个人都争前恐后地往里挤,生怕错失了机会,赊不到大铁锅。
“别着急,别着急。”赊锅人眼都笑开花了,“每个人都有,一个一个来。”
“咱们讲究的就是一个造福人民,人民群众好,那咱就完成了使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