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出了丈夫的自责,米秋安慰他:“别难过了,你看娘走的时候欢天喜地,她自己也高兴着呢。而且我觉得那男人对娘不错,多个人照顾她不是好事吗?你要是不放心,反正他们离镇上近,以后我们经常去看看她。”
周铁柱这才好受些,点了点头。
米冬看着这位在店铺前转悠了半天的中年妇人,忍不住开口:“婶子,你想买点什么?”
婶子没理她,走到远处看了看,又回到店门口,对着里面瞅了瞅。
好半天才问道:“这铺子生意不错吧?”
米冬:“还行吧!”
心里纳闷,这婶子到底想干啥呀?一副评估的眼神这看那看,她也没说要转让店铺啊?
婶子:“把你这肉脯一样给我称一块。”
看来还是买东西的,米冬松了口气。
不过,买完肉脯,这婶子并没有离开,而是站在店铺门口,拿起肉脯直接吃了起来。
她把每一种肉脯都尝了一口,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最后,离开前,婶子还留下了一句点评:“味道不错,这个生意可以做!”
米冬觉得莫名其妙,这生意当然可以做了,不然我在干嘛,这还用你说?
六月初六,是米玉书定亲的日子。
按照习俗,大户人家成亲一般会按照标准的三媒六聘来办,不过村里就没那么讲究了。
当初米冬成亲,因为时间匆忙,只请了一位媒人,送完聘礼的第二天就成亲了。
村里的一般习惯是,成亲前先找媒人说亲,说定后就找个日子过礼,也就是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,俗称“定亲”。
在上个月,米老太已经找媒人去镇上的郑家给米玉书提亲了,两家商定六月初六过礼。
前一天,米老太就来找了米大富,让他们今天一早就驾牛车过去。她说,定亲时驾一辆骡车一辆牛车,这样显得有排场。
虽然上次因为米秀儿的事两家闹了一场,不过米老太一向脸皮厚,隔天就能当什么都没发生一样。
对于米大富这个二儿子,她是该使唤一样使唤。
早上,张成将牛车驾到米家老宅前。
看到米大富拄着拐杖从车上下来,米老太惊讶道:“大富,你能走路了?”
米大富“嗯”了一声。
米老太暗自后悔,这才一个多月,老二都能拄拐杖了,再过两个月,指不定能恢复成啥样呢。
再想到如今米家少了米大富这个劳动力,大房一家都好吃懒做惯了,往后的日子只会更难过。
米老太又急又气,要不是怕耽误了米玉书的婚事,她只怕已经指着米大富的鼻子骂起来了。
将准备的聘礼都搬上车,米大财驾着骡车,张成驾着牛车,两辆车朝镇上驶去。
可能是因为张成在,米秀儿连面都没敢露,亲哥的定亲礼也不参加了。
郑家在芦花镇东头,“郑家杂货铺”是镇上的老铺子了,从郑家祖辈就开着了。几十年经营下来,铺子积累了不少熟悉的客源,生意一直不错。
刚到郑家门口,米冬看到门口站着的那位妇人,瞪大了眼睛。
这不就是之前来店里买肉脯当场吃了后还点评的那位婶子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