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完晚饭,米秋本来想跟着周铁柱回镇上的铺子住,把柴房让给大姐夫妻。
不过大姐不让她走,说姐妹见面不容易,想晚上睡在一起聊天。
于是,刚学会驾车瘾正足的刘石头跟着周铁柱走了,米秋则跟着姐妹一起回了家。
晚上,米冬这才有功夫收拾大姐带来的两个大筐子。
只见一个筐里装着半篮子蘑菇、板栗、野果、野菜等山货,另一个筐里装着大半筐的鸭蛋。
米春在旁边有些不好意思:“山里也没啥好东西,都是些野味。”
“这还不好呀姐,我可太喜欢吃了。”米冬道。
米春又说:“上午不知道爹娘分家了,我直接去了奶那,碰到大伯母,她将筐里的山货和鸭蛋都拿了些走。”
米秋愤愤不平:“就她爱占便宜!”
“算了,奶是长辈,我们来一趟也该送些东西。”米春道。
米冬看着一大筐的鸭蛋,问道:“大姐,你咋带了这么多鸭蛋来?这有几百个吧?”
“你忘啦,我们家田地少,种的粮食交完税,剩下的还不够一家人的嚼用,只能想法子挣点外快。我们村不是挨着一条小溪吗?好多人家都养了鸭子,我们家今年更多了,有五十多只呢!”
“这么多?那光喂鸭子也不容易吧?”米冬问。
“不用人喂,只一早把鸭子赶到溪边,它们就能自己找食。就是养着容易,村里人才都愿意养。虽然鸭蛋便宜,鸭肉也不贵,但好歹有些进项,比啥都没有强。”米春道。
米冬这才想起来,在原身的记忆中,这个大姐每次回家都会带鸭蛋。不过那时候鸭蛋都是被米老太收起来,直接拿到镇上卖了,她可是一个都没尝过。
晚上,米冬姐妹三个加两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睡,虽然挤一些,但大家心情都很好。
姐妹三有说不完的话,聊到半夜还意犹未尽,想着早上还要去走亲戚,只能被迫打住,闭上眼睡觉了。
第二天早上,米冬看着从房屋里出来的娘,吓了一跳。
“娘,你眼睛咋这么红?哭过了?”米冬关心地走上去问。
“我想着今天要去吃酒席,想让两个孩子穿上新衣服,昨天夜里把衣服赶做了出来。”张云妮把手里的衣服递给她,“你看怎么样?”
米冬接过来看,是两套细棉布的小衣服。都是上面短袖下面短裤的样式,款式简单,但针脚细腻。
“真好看。”米冬将衣服举起来,又埋怨道,“你咋不跟我们说,我们几个一起做,你也不用熬一夜啊!”
张云妮笑道:“不打紧,熬个夜,也不是啥体力活。”
这时,米春带着孩子从屋里出来,米冬赶紧将衣服递给她:“娘昨个夜里熬了一宿做出来的。”
米春看着手里的衣服,又看了看眼睛通红的娘,眼泪溢满了眼眶。
她摩挲着衣服,抱住张云妮:“娘!”
这一声,蕴含着无限的感激和感动。
娘的关爱和奉献,永远是那么无私。
穿上了新衣的两个孩子紧张得路都不会走了,手都不知道要放哪里。
米春擦了擦眼泪:“是我这个当娘的没用,两个孩子这还是第一次穿新衣。”
张云妮摸摸他们的头道:“没关系,弄脏了姥姥给你们洗干净。”
又看了看两个孩子脚上的草鞋,她语气惋惜:“时间来不及,不然姥姥再给你们一人做双新鞋。这新衣服配旧鞋,总有些不好看。”
柱子连忙摇头:“姥姥,我们不要鞋。新鞋要花钱,我们就穿草鞋。”
才四岁的孩子就如此懂事,米冬感慨,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