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岁很难熬,不过米冬下午睡了半天,倒也不觉得困。
到了后半夜,其他人都靠在椅子上打瞌睡了,米冬倒是精神了起来。
张云妮从房间里抱了一个箱子过来,又拿了一摞红包。
米冬好奇地探过头:“娘,这是要做什么?”
张云妮打开箱子,只见里面堆满了铜钱。
“明天一早,村里肯定很多孩子来拜年,我包一些红包。”张云妮道。
她边说边打开一个红包,往里面放了一个铜板。
米冬看着稀奇,她也是第一次在古代过年,还有很多习俗不清楚。
听说大年初一,村里的孩子会挨家挨户上门拜年,一般人家都会给些红枣糖果之类的零食。也有条件稍微好点的,会给孩子们包红包,里面放一个铜板。
“娘,你这么大方呀!”米冬笑道。
“今年你开了铺子,生活明显变好了,不给红包村里人会说闲话。”张云妮道,“过年嘛,散些钱出去也不当什么。”
米冬听着很感动,这是她的家,别人来拜年其实应该是她给红包。娘自己掏腰包发红包,就是怕村里人说她赚钱了还抠门。
想了想,米冬回自己的屋里也抱了个小木箱出来,里面装着她平日随手放进去的铜板,也有大半盒子了。
“娘,用我的钱包红包吧!”米冬道。
张云妮没有接她的钱:“不都一样!”
“哎呀娘,这还是我成亲第一年给别人发红包呢,你就让我过过当主人家的瘾吧!”米冬撒娇道。
想着女儿也不缺这点钱,张云妮就没坚持了,把自己的盒子收了起来,打开了米冬的钱箱。
母女两人就着蜡烛和火炉里的火,开始一个个装起了红包。
天快亮时,两人才把红包都包完。
张云妮去灶屋里做早饭,米冬将红包都收起来装在小木箱里。
这时,坐在椅子上打瞌睡的几个人醒了过来,一直眯着眼的张成也睁开了眼。
米秋瞅了瞅外头:“都天亮啦?”
家里人刚吃完早饭,外面就传来了孩子们的嬉笑声。
院子的大门是一早就打开了,米冬刚站到堂屋门口,就见一大群孩子们呼啦啦涌进了院子。
“新年好!”
“给冬姐姐拜年!”
“给冬姨拜年!”
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叫着。
听着这么多孩子们一起叽叽喳喳说话,米冬一点没觉得吵闹,反而还觉得不愧是小孩子们,声音清脆悦耳,听着心情舒畅。
米冬笑着道:“你们也新年好!”
刚说完话,孩子们就穿过她,呼啦啦跑到堂屋里去了。
这些孩子们还真精明,知道每家给大家发零食发红包的是长辈,将米大富和张云妮团团围住,各种好听的话说的跟唱歌一样。
米大富和张云妮乐得合不拢嘴,打开小木箱,挨个给他们发红包。
发完红包,张云妮还将桌子上放的瓜子和花生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。
孩子们拿着红包,带着零食,兴高采烈地离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