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通电话下来,身边依然没有任何人。室外的热闹和她的落寞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。如果思语不是太了解家里那些人对她的态度,或许她还会感觉到些许失望。现如今,她对那些人,可以说是连失望都不会有了。用她自己的话说,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希望,也就不会有失望了。反正每年只要她是一个人回去,那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么一出。
如果是别人,她可能只会随便敷衍几句。但这次惹到她的人是王丽那个神经病样的疯女人,那么她正好有理由,也有机会骂出那些积压在心里很久的话。在思语的人生观里,喜欢就是喜欢,比如她对徐晨,无论何时何地,她都是坚定的“徐晨”主义者,徐晨说的话,哪怕有些不是她喜欢听的,她多少也愿意听点,平时也从不吝啬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。反之,不喜欢就是不喜欢,对自己讨厌的人,就是基本的体面,她都不想给,也不需要给。
“姑姑,原来你在这啊…一个人在外面没事吧?你冷不冷啊?春晚都开始了…”最先在外面找到她的人,是侄子余轩。
她笑了笑,随口说到:“是你啊,轩轩,我没什么事啊,就是出来透透气。春晚我就不看了,年年不都那样…我对这些东西没什么兴趣。”
“你是不是不开心啊 ,姑姑…是因为婶婶说了让你不高兴的话吧?春晚不看也就罢了,不至于连年夜饭都不吃了吧?”余轩口中的婶婶,自然是王丽。晚饭前思语和王丽吵架的事情,他大概也有听在场的其他人说了。
“算了,春晚不看了,年夜饭也不想吃了…我看他们应该吃得差不多了吧,我就不进去煞风景了。大概没有我的饭局,我爸妈他们还能省心点,省得我又做出什么出格的事,惹他们没面子,搞得大家都很尴尬,那样有意思吗?”每年回来,她都是一个人…每次年夜饭上都会说到她不恋爱不结婚的话题,然后接踵而来的,都是她不想听的话。今年能借个机会,阴差阳错的远离这个风暴中心,也算是“因祸得福”。
“姑姑,其实你完全不用在意那些的…我觉得你现在就很好啊,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,大事小事都能自己做主,有能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,这才是最好的人生状态啊…干嘛一定要急着结婚啊,如果不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,找一个不喜欢的将就着过,那你也不会过得幸福啊…”余轩这个年纪的大学生,当然也是最向往自由的,在某种程度上,他也能思语的一些想法,也想成为他姑姑这样的人。
看着手机为数不多的电量,划下手机屏幕直接关机了,思语又继续说到:“轩轩,我知道你是在安慰我,其实你真的不用安慰我,如果我连这点打击都不能接受,我哪能撑到现在?其实谁家都一样,到了什么年龄,就要干什么事,这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普世观念吗?说实话,你觉得我爸妈催我谈恋爱结婚生孩子,是真的怕我以后孤独终老地离开这个世界,还是觉得我到这个年纪还没嫁出去,甚至连男朋友都没有,传出去丢了他们的面子?”
“我感觉…两者都有吧,可能后者更偏重?姑姑,这种问题你还是别问我了…”哎,以轩轩现在的人生阅历和经历,大概是想不明白这种问题的。
思语摇了摇头,表示不想继续说这个话题了:“算了,不说这些了…那什么,轩轩,我手机没什么电了,但过会我要回个比较重要的电话,能不能辛苦你回去给我找个充电宝?然后就是…最好不要让他们知道你找到我了,我还是想一个人在这待会。”
“姑姑,这里太冷了,你一个人在这不好…要不这样吧,你去我们家车上待会,车上有空调也有充电器,你回电话也方便。或者我开车带你去镇上吃点东西也行,反正都比在这外面待着受冻强啊。”讲真,这孩子的情商,倒是挺高的。
轩轩的提议是好的,只是思语不想麻烦他,连忙拒绝到:“这样太麻烦你了吧,到时候你爸妈问起来你怎么说?我看还是算了吧。再说了,今天年三十,估计做生意的外地人都回家过年了吧,大概率没什么店开张。”
轩轩:“我就说我想去镇上买点烟花,应该没什么问题,嘿嘿…按我去年来镇上逛的经验,那边应该有几家烧烤店开着,做生意的人好像都没有要过年一说,到时候你看看你想吃什么,我请你吃呗,就当打发下时间也好啊。”
思语:“那行吧…你去开车,我就在这等你,谢谢啊…”
半小时后,县城某烧烤店。
果不其然,外地在C市做生意的人,大多没有什么必须年三十回家过年的概念。即使是大年三十这种阖家团圆的日子,镇上的好几家烧烤店都在营业状态。虽然没什么人来吃,但这些店面的生意还是照常在做。他们找了一家菜式还算齐全的烤串店,凑合点了一堆吃的,店里的电视上放的也是春晚,旁边时不时有放烟花庆祝的路人走过,这边农村的过年气氛,思语还是有一些不习惯的。但只要能远离被催婚的“风暴中心”,在这凑合待会,也没什么不好的。
习惯了减肥,她对烤串这种所谓的“垃圾食品”并没有太多兴趣,想到还没给“高手”回电话,她起身说了句:“那个…轩轩,你先吃着,我给朋友回个电话。”
轩轩:“嗯,好,姑姑,给你留点蔬菜行不?我看你都不吃什么东西,是不是不合你胃口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