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把记录实验数据的笔记本电脑拿上。”冯雪敏像命令身边的工作助手一样,对着刘海洋说。
“你能不能……”刘海洋心里也窝着火,能不能说话稍微客气一点,或者是用礼貌用语,不要这么冷冷冰冰,像个刺猬。
“不能。”还没等刘海洋把话说完,冯雪敏冷冷冰冰的两个字,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刘海洋头上。
眼下刘海洋,也不能跟冯雪敏讲道理,先把这个现场调度会开完再说吧,反正开完了会,冯雪敏会回上海,到时候所有的事情,都迎刃而解。
刘海洋回到屋里,拿着笔记本电脑走出来,发现冯雪敏还在门口等着。
“你难道不应该,把笔记本电脑的电源,鼠标,还有鼠标垫,都带上吗?”给刘海洋的感觉,冯雪敏就是鸡蛋里挑骨头。
刘海洋真的是无语,又转身回屋把那些东西带好,“尊敬的冯工,小的,还有什么能为你,效劳的吗?”
冯雪敏阴霾的脸忽然间笑了起来,“刘海洋,我可都是为了工作啊,要不然一会你肯定还要再跑一趟,没看出来,你还有点幽默细胞,我还一直以为,你是个一板一眼的人呢。”
真是喜怒无常。
刘海洋除了无奈无语,还有点无助的感觉,在冯雪敏这样的领导下工作,会不会每天都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生怕有什么东西,做得不好,冯雪敏不满意,披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操作。
刘海洋主动为冯雪敏推开会议室的门,也算是尽了地主之谊。
等他跟冯雪敏走进会议室的时候,会议室刚好只有两个空的座位,其他的椅子上都已经坐满了人。
冯雪敏找到自己桌签的位置,挨着周旭东坐了下来,刘海洋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,抱着笔记本电脑,坐在仅剩下空着的那张椅子上。
会议进展得非常顺利,主要是周旭东和它的鲲龙设计研发团队,汇报鲲龙的进展情况,现场的PPT做得也非常好,鲲龙的整体着色设计图,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,刘海洋还是为之震惊,这么一个庞然大物,能在天空翱翔,那么在水面海面平稳滑行,真的亲手研制研发出来,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。
周旭东指着屏幕上的鲲龙,“请各位同事领导,千万不要拍照,现在这只是预定的模型结构,可以理解为楼盘的效果图,飞机下半部分的船体结构尺寸,还有机翼的长度,飞机的高度,最终的确定参数,还需要实验数据,进一步的理论推导,目前这个工作,已经到了最终的收尾阶段。”
“鲲龙的发动机,也是咱们自主供给吧?”现场的一位工程师问道。
周旭东回答说:“肯定是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发动机,目前用哪个型号暂时还没有定下来。应该是四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,采用了单船身、悬臂上单翼布局型式,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。”
“航电系统综合技术,一直是其他国家垄断,一个好的航电系统,无论是对于飞机的平稳性,安全性,还是驾驶员来说,都太重要了。鲲龙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客机,非正常情况下不用于载人飞行,航电系统的要求,没有像客机那么高。”鲲龙电器电缆团队负责人中年男性,扶了扶眼镜,目光看向冯雪敏,“上电所这边,压力会不会有点大。”
冯雪敏声音响亮,“压力当然是会有,没有压力哪有动力,尽管鲲龙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,不过航电系统的标准,我们也会用到最高,完全可以跟客机标准达到一致,这是我们上电所航电系统研发中心的技术追求。”
“比起压力来说,我个人觉得,压力最大的是周旭东老师,作为鲲龙的总设计师,方方面面都要关注到,鲲龙从零到一这个过程,周旭东老师每一个环节都要参与。”
刘海洋清了冯雪敏说话,才觉得他还是小瞧冯雪敏了,冯雪敏妥妥的技术女强人,表达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也非常强。
会议整整开了将近四个小时,涉及到鲲龙前前后后,所有的项目组以及装配公司,零部件生产制造商,大家都进行了有效的沟通。
“那今天咱们这个会议,暂时就结束吧。”主持会议的周旭东,事先已经跟另外三名专家打好了招呼,这三名飞机设计研发,制造领域的专家,前期也参与了鲲龙飞机模型的设计过程论证。
参会人员慢慢的离开,会议室只剩下周旭东,刘海洋,冯雪敏还有那三个,可以称得上在飞机设计研发制造领域,国内的顶级权威专家。
周旭东沉声说道:“咱们再开一个简短的会议,我先介绍一下鲲龙大体的情况,初步的模型设计,我们已经有底,但我还是不满足,总觉得鲲龙能够变得更加完美,性能和各项指标参数会更加优化。”
周海洋咳嗽两声,继续说道:“我也是尽量追求完美,做了那么多次实验,统计了无数的数据,结果真的不怎么理想。”
一位头发花白老专家摘下老花镜,揉了揉眼睛,“你给我发的那两个设计底图,我感觉都不错,完成比完美更重要,咱们先把她做出来,再逐步的优化,就像工业一点零,工业二点零,工业三点零一样,你不能直接想着达到工业二点零的境界,要慢慢开始。”
“您说的也非常对,时间还很充裕,我就是想试一试,能不能有更好的结果。”周旭东从兜里掏出一张纸,“这张纸上,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给我的建议,他呢大学毕业之后,就去了波音公司任职,没有接触到太核心的飞机制造技术。可是他给我的这个建议,我觉得非常中肯!”
“我这个同学说,鲲龙没有必要,设计的如此庞然大物,在重量上做文章,且还要把重量分成不同的区间,他的意思是说,鲲龙的最大载重量,合理的设定区间之后,不同的区间,我们要区别对待,数学模型建立不同的重量区间,引入一个虚拟的系统概念。”周旭东把这张纸放在桌上,给了挨着他最近,那名头发花白戴老花镜的专家,“我觉得这个是可行的,最少我们能试一试。”
另外三名专家,看着这张纸喜忧参半,短时间内似乎没办法,接受这个比较特殊的理念。
刘海洋却忍不住暗喜,周旭东老师说的这个概念,跟冯雪敏提出来的如出一辙,不同的重量区间,加入一个虚拟的技术,跟冯雪敏提出来的不同重量,加入修正常数说的根本就是一回事。
周旭东看了看冯雪敏,“上电所,负责航电系统研发的技术总工冯雪敏,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,我离开在这三天时间,刘海洋和她做了非常多的试验,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不同重量区间引入这个修正常数的数值,下面我想让冯雪敏,简单的给大家说一说,也请在座的三位专家,评判一下这个方向是否可行。”
刘海洋早就把笔记本电脑,通过数据视频线,接到了会议桌上的投影仪上,笔记本电脑屏幕操作的所有画面,都能实时显示在屏幕上。
冯雪敏打开电脑,找到了事先准备好的PPT数据,“各位专家老师们好,耽误大家十几分钟时间,我简单做了三张PPT,是这几天做实验收集到的数据汇总,以及要得出的结论,还有就是鲲龙设计数学模型,加入这个修正常数之后,会产生的变化,做到最后,其实我发现,让鲲龙变得更加优秀,还需要航电系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,举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,比如说在下雨天,地面湿滑摩擦降低,汽车拐弯急刹车,容易发生打滑甚至是侧翻,这个时候车辆的稳定系统ABS会平衡车辆四个轮子受力,调整车身状态。航电系统也具备这样的能力,当感受到飞机的飞行姿态发生不平稳的速率,自然而然的也会,给予飞机各方面的助力,我也是偶然有了,这个修正常数的想法!”
冯雪敏看向周旭东,“没想到还跟周老师,这波音公司认识的老同学,想法不谋而合了。”
“其实修正常数这个东西,一直也应用在大型飞机上,飞机空载状态,满载状态和半载状态,飞机的各零部件,整体受力情况完全不同,遇到暴雨风暴,龙卷风,冰雹等等情况,会变得更加复杂。所以就会有一个动态调整的系数,来维持飞机整体的平稳。只不过这个数字概念很多,飞机研发设计的工程师,都不曾放在明面上说,也算是隐晦的机密。”